基本内容

搜索整理 点击率:5244

斗门水上婚嫁习俗的主要程序有:

1.夹年生  

男子长大成人后需成家立室,家长便请媒婆代为寻找合适的对象,然后由媒婆上门提亲。双方家长认可后,再用两人的生辰八字进行对照,看“八字”是否在五行中相克相冲,若五行相合,即可定下亲事,此称“夹年生”。    

(注:新中国成立后,青年婚恋慢慢地由传统的父母媒约之命转向了自由恋爱,水乡青年男女相亲更多地以咸水歌对唱的形式进行,当地水乡居民称为“偷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八月十五前后的农闲季节,青年们便会汇集在田头埂基、涌边小艇上进行民歌对唱,以歌传情,场面甚是热闹。)

 

DSC_3818.jpg

夹生年

 

2.拿茶叶(即下订或订婚)

“夹年生”完成后,男方便要派代表(多为男方的婶婶或嫂子)与媒人一起,带着茶叶、糖果、礼饼、芝麻、槟榔、绿豆和酒肉到女方家定下亲事。如女方家长同意,会开出礼单(礼金的多少和婚礼用的肉类、糖果、点心的数量等等),男方要讨价还价,俗称“拿茶叶”。

 

DSC_9673.jpg

拿茶叶

 

3.择日

一般由男方挑选两个日子,作为迎娶新娘的备用日期(如果定了日子后的头三天没有发生不吉利的事,就用第一个日期,否则就用第二个日期)。

4.使日

女方家长同意男方选定的日子,称为“使日”。这一程序完成后,双方便开始准备婚礼的相关事宜。

5.起厨

在婚礼正式举行的前两天,男女双方家庭均要在各自的家门前找空地搭竹棚,架炉灶,用于准备婚礼的酒菜,还要便于举行相关仪式,此称“起厨”。

 

DSC_0084.jpg

起厨

 

6.坐高堂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男方亲戚朋友都要汇聚在客厅里。堂上排列着祖先神位,厅中摆一张八仙台,地上铺几张草席。新郎坐在草席正中,会友(伴郎)分别坐在左右两侧。草席两边各点上一支大红喜烛,在两支喜烛中间放置一个花枝米箩。米箩里要插一根树枝,在树枝上挂满橘仔和利是封,还要在箩里摆一个针线篮和一碗酸姜,寓意吉祥如意。新郎坐高堂的席子是由弟弟送的,仪式后新郎要将这张席子铺在婚床上,寓意手足之情永不分。当夜,男方还要在搭起的竹棚中央挂起“大字”(给新郎命名)表示新郎已经长大成人,可以成家立室了。然后新郎要“拜钱盒”,即请亲属中的长辈将兄弟姐妹们送来的礼金、礼物数量一一读出来,新郎收一半回一半,然后向亲戚敬茶敬酒。亲戚和会友们在新郎家围坐一堂,唱起古老的咸水歌。最常见的歌词内容有:“新郎哥,才貌全,未曾择日去装船。装得十丈票头别五丈,四分落墨五分渡船。装得船头拂银篸,装得船肚赚钱舱。船尾装成出贵子,出得五男二女又齐全。兀字上头加一点,兄弟同科中状元。”大家通过歌唱的形式来祝贺新郎,烛光不灭,歌声不止,这种热闹的场面称为“坐高堂”,也称“坐夜”。

7.上头

上头就是梳头。新郎坐完高堂后便在家中沐浴更衣(当地人称“脱合”),寓意洗去一切污垢,准备清清爽爽做新郎。两支红蜡烛大概在鸡啼时分燃尽,男方便会请两位夫妻恩爱、儿女众多的男性长辈当梳头公为新郎“上头”。上头前要先在太公神位前点燃一双大红烛,新郎坐在席子上,梳头公一面手持梳子,从上至下顺势而梳,一面大声诵读吉利的祝词:“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梳诵完毕,即端来三碗甜汤圆,两碗孝敬梳头公,另一碗由新郎吃两三个后敬奉太公神位,寓意新郎婚后夫妻和睦、财丁兴旺,生活甜蜜。

 

DSC_9408.jpg

上头

 

8.嫁仪

嫁仪这项程序主要是针对女方而言,主要有叹家姐、梳髻、着装、吃出嫁饭、出门、松栊、祭龙王、松头等。

叹家姐   新娘出嫁前一天,女方要邀请8至10名新娘的好姐妹作伴娘,并帮助做酒设宴款待亲朋好友。当天晚饭后,伴娘们便聚集在新娘家,点燃两枝红蜡烛开始唱歌。叹家姐是沙田民歌中最原始的调子,她们从历代祖宗一直叹到太公太婆和新娘的父母,歌词内容有友情、有别离、有不舍、也有送嫁和祝福。比较常见的有:“妹---我东基望过西基,有棵黑叶荔枝叫姐唔好嫁住,你做多两年大姐,未算为迟。姐---有心攞虾趁水落,唔系水大返流算你恨迟。”

 

叹家姐.jpg

叹家姐

 

梳髻   第二天是出嫁吉日,新娘很早便要起床。女方要请夫妻恩爱、儿女众多的女性(多为新娘的舅妈或婶娘)为新娘梳髻。发髻要梳得又长又高,象征长命富贵。

 

DSC_9125.jpg

梳髻

 

着装   梳好髻后,新娘便开始着装。新娘装中有两条很重要的行头裙(围裙),上面绣着蝴蝶、龙、鸳鸯、并蒂莲、鱼等吉祥的图案。一条在新娘出嫁时围上,另一条则到了男家后给长辈敬茶时围上。围裙寓意“裙大裙细”,好生好养。穿戴整齐后,再佩戴好耳环、银链等首饰,跪拜父母,表达对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的无尽感谢。

吃出嫁饭   新娘出门前要吃出嫁饭,只是象征性吃几口,余下的留给父母,寓意娘家丰衣足食。    

出门   吉时一到,男方的接亲船泊岸后新娘便要出门。男方会在岸边放一条跳板,女方也放上一条跳板(男方的跳板要比女方的跳板稍长)。新娘围着一条七尺长的红布条(近似现在的礼仪授带),手捧一碗米走到家门口,一出家门就把米交给弟弟捧回家倒进米缸,寓意弟弟丰衣足食。然后新娘手持一面镜子和一把扇子贴在胸口,由嫂子背起,大妗姐撑伞,在伴娘们簇拥下,走三步退两步,一步三回头地向迎亲船走去。走到埗头,嫂子先踏一下女家放上去的跳板,然后放下新娘,再由男方来迎亲的阿嫂引领新娘从男家带来的跳板上走进迎亲船,嫁妆也随即搬上船。从新娘走出家门开始,众多的金兰姐妹便会唱起一首又一首的送别歌,倾诉离别之情。

 

DSC_3709.jpg

出门

 

松栊   上船后新娘要进行松栊仪式(栊即新娘嫁妆中的木箱)。新娘打开栊,从亲友送的布料中拿出一块交回给弟弟或妹妹,寓意有来有回。

祭龙王   松栊后,新娘嫂子要给新娘奉上三杯鸡蛋甜茶。第一杯敬太公,第二杯祭龙王,第三杯新娘自已喝。

松头   开船前,嫂子再次为新娘梳妆打扮,寓意美丽娇艳,此称为松头。伴娘们则送到埗头止步,齐聚在岸边唱起咸水歌向新娘告别,表达依依不舍的姐妹情谊,同时也祝愿新娘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水上婚嫁(3).jpg

松头

 

9.花船迎亲

迎亲时男家备好1艘花船、两双桨、1条跳板、1对撑篙、1块席子,并载上4只椰子、1对公鸡、1对鸭子、两块猪肉、1斤谷和1把扎上红头绳柏的雨伞等礼物。迎亲者有:4个会友(即伴郎),1个司香婆(司理香灯的婆子),1个手持葵扇的媒人婆和两个家嫂。船上挂起一双写上“×府迎亲”的红灯笼和一面红旗,会友带上两张一式两份的迎亲帖,而新郎则不用随船迎亲。

 

DSC_9904.jpg

花船迎亲

 

迎亲船出发时,锣鼓炮竹齐鸣,直向新娘家驶去,中途不许停留,驶至新娘家门口后不能直接泊岸,必须再调转船头,待女家敲锣打鼓时方可泊岸。泊岸后,媒人走在前头,两个会友持着迎亲灯笼来到女家,向新娘父亲呈上一式两份的迎亲帖、礼金、礼物,清点交接,新娘父亲郑重地在迎亲帖上签上“领谢”二字和自己的姓名。

10.拜堂

迎亲船接了新娘后直接驶回新郎家。泊岸后,嫂子和媒婆引领新娘向新郎家走去,大妗姐边走边往地上撒米。新娘走到新郎家门口,跨过火盆,在新郎的迎接下进门。先把手中的镜子和扇子放在祖先神位上,然后换上一条新的围裙,穿上新鞋出来拜堂。

新郎家客厅正中供奉着历代祖先神位,神台上装着香火,放着一盏点着的煤油灯,两碗甜汤圆、筷子,还有苹果、肉饼、三个小酒杯和三个茶杯。神台旁边摆放一张八仙桌,桌上摆放两个小圆盆,盆里装上米,上面盖上红纸,每个盆上放两块红糖和一块生姜(俗意甜甜蜜蜜、早生贵子),并各插上一枝红喜烛。

新娘换上新围裙和新鞋后,在男家婶婶的引领下,向祖宗神位上香敬拜,并奉上酒和鸡蛋甜茶。拜祖宗后,新郎与新娘一起拿着香烛到房前屋后拜土地。然后再拜父母,新郎父母端坐椅子上,接受新郎新娘的跪拜,接过甜茶饮,饮后把利是或首饰放入茶盘中以示谢意。接着向新郎的长辈敬过堂茶,长辈们有的故意不接新娘递过来的甜茶,要新娘唱歌,一唱就是十首八首,直到满意了才饮下这杯茶。此称为“扭歌仔”。喝过过堂茶的长辈同样要以利是或首饰作为对新人的回礼。傍晚,便在男家的屋前竹棚举行婚宴。

 

019.jpg

拜堂

 

11.渡水饭

新娘的金兰姐妹们在新娘被迎亲船接走之后便步行到新郎家(现在,新娘的姐妹多是陪同新娘一起乘船到男家)。她们一般会在喜宴开始之前到达,并在新郎家居附近便点燃鞭炮,男方的会友便会出门迎接她们。众金兰姐妹主要是到男方家里陪伴新娘渡过新婚的第一个陌生的夜晚,并在新娘斟“过堂茶”时帮新娘“扭歌仔”。

 

喜宴

 

12.闹洞房

晚宴结束后,亲友们按辈份依次落座,由新娘逐一敬茶。受敬者提出条件让新娘唱歌,新娘能唱即唱,或者由金兰姐妹代唱。敬完亲戚茶,金兰姐妹与新郎的会友对唱,年轻人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己心仪的对象。

13.回门

婚后第三天是新郎陪新娘回娘家的日子。新婚夫妇要带一些糖果点心孝敬岳父岳母,还带上两棵新鲜、带绿叶、头尾完整的甘蔗。当天去当天回,不在娘家过夜(当地人称为:“有日去,有日返”,即回娘家时要有阳光,归来时也要有阳光)。两人返回新郎家时,新娘家人要送给夫妇俩一窝雏鸡,并带回两棵新鲜、带绿叶、头尾完整的甘蔗,寓意夫妇俩婚后家业兴旺发达,白头到老,生活甜甜蜜蜜。三朝回门后,整个婚礼过程便全部完成了。

 

回门.jpg

回门